汶川大地震,就證明了現澆混凝土空心無梁樓蓋的抗震性能是非常好的。在距離震中18公里應用了巨星GBF無梁樓蓋技術的都江堰市某辦公樓(已施工到六層),在大地震中施工現場的塔吊都扭曲變形倒塌的情況下,這棟建筑的樓板及其他部分都絲毫沒有任何損壞,而周邊的其他框架建筑等都倒塌怠盡。這一事例說明現澆空心無梁樓蓋抗震性能優于普通框架結構的抗震性。對我們在抗震區設計空心無梁樓蓋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和實驗依據(相當于真正的足尺1:1抗震實驗)。
在抗震設計時,我們作為設計者應該按規范設計,做好抗震設防的構造措施,就這方面談談設計中應注意的事項:
1、 對于柱支撐的空心樓蓋板結構,應在柱周邊設置樓板實心區域,其實心區外緣到柱邊的距離應≥1.5h0,配筋應根據受沖切承載力計算確定。
2、 邊框梁宜采用普通梁,邊梁應考慮扭矩的不利影響。
3、 樓板上要開洞應符合《抗規》和《高規》的有關規定。洞口的周邊應保證至少100mm寬的實心砼帶,在洞邊應布置補償鋼筋,每方向的補償鋼筋面積不應小于切斷鋼筋的面積。
4、 柱上板帶內不少于1/2的鋼筋應配置在暗梁內,暗梁下部鋼筋不宜少于上部鋼筋的1/2,暗梁內通長布置的板面鋼筋不應少于1/2。
5、 暗梁應采用不少于四肢的封閉箍筋,箍筋直徑不應小于8mm,間距不應大于300mm。
6、 高層建筑中,暗梁的箍筋加密區長度不宜小于3hs,加密區范圍內箍筋肢距不應大于250mm,箍筋的間距不應大于100mm。
7、 抗震設計時,對帶梁的空心樓蓋,梁的寬度不宜大于柱(柱帽)寬與柱兩側各1.5hs之和。梁高不宜小于柱縱向受力鋼筋直徑的16倍。
8、 符合規范要求的扁梁,應根據抗震等及按《抗規》進行抗震驗算并應符合相應的構造要求。扁梁框架的梁柱節點核心區截面抗震驗算應符合規范的有關規定。
9、 抗震防烈度為8度時,對無梁的柱支承板樓蓋結構宜采用有柱帽或托板上的板柱點,柱帽或托板根部的厚度與板厚之和不宜小于柱縱向受力鋼筋直徑的16倍。柱帽或托板的邊長不宜小于4hs與柱截面相應邊長之和。(hs為樓板厚度)。